易教网
老师谈小升初:孩子学的知识为什么关键时候掉链子?
家教首页>长沙家教 >老师谈学习

老师谈小升初:孩子学的知识为什么关键时候掉链子?

更新时间:2014-05-10

 最近诊断在和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我家孩子学的时候掌握的很好啊,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对于这个问题我通常会和家长这样说“那说明孩子对于这个知识并没有学懂”,可能有的家长又会问“没学懂怎么当时的题目却会做呢?“等等的问题,那在这里我主要对孩子这种”学完了就忘“的情况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孩子对于某个知识的掌握程度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学过“、”学会“、”学懂“。
  
    之前在北京的时候,课间经常会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刚刚上课讲的某道题的知识点你之前学过?往往那些学习不错,上课积极的学生会说”学过“,之前在一本书上做过类似的题目。这就是对”学过“的理解,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有印象,但是这种印象只是一种模糊的记忆,对于具体的内容就不得知了。比如我们诊断题的第二题,在写出裂项的基本形式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说”学过“、”见过“,但是对于裂项里面具体该怎么做他们往往不知道了。
  
    其实大家从孩子的反应也知道,”学过“是没有用的,因为你学过但是你还是不会做,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学会“这个概念。由于家长并不是专业的老师,所以对于如何判断孩子对于某个知识是否”学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做题,看会不会做,或者看考试成绩,其实本质也是做题,成绩好就是学会了,不好则是没学会,简单粗暴,但是这个方法并不是准确的,因为对于一次考试来说不但有主观因素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比如心情和身体情况,再有就是比如有些科目可以凭借考试技巧得比较高的分数,比如英语的阅读理解,只要你知道怎么做读不懂文章照样可以得很高的分数。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家长和老师更多的要求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高的分数,这就导致了现在有些”死记硬背“或者说是”硬灌“的教学方式,而且在我看来,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老师和家长急功近利,想让孩子快速的”学会“,其实方法很多,比如:把这句话背下来,考试的时候直接用,再比如:别管为什么,这么写肯定对。虽然这样我们背下来之后对于我们考试做题方便不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会“了。但是学生对于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做并不理解,这就导致了当时可以做出来,但是时间久了忘记了这个公式之后自己就很难做出来了。比如我初中高中的时候化学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现在让我做一些化学的题目即使让我对着书本我也很难做出来,这可能就是我当时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学会了“,但是物理却不同,不开玩笑的说现在让我备课教物理都没问题,这就要引出我们的最后一种情况”学懂“,我想物理对于我来说就是学懂了。
  
    那首先回忆一下我们有没有过”学懂“的感觉—一种恍然大悟、一下子就知道了来龙去脉的感觉,然后觉得之前别人说的简直就是胡扯乱造,甚至觉得之前的说法简直就是欺骗了自己的感情。那怎么才是“学懂”呢,以物理为例,比如我们解释下为什么天上的飞机不会掉下来?我们用简单的逻辑想,假如飞机掉下来了,肯定是“上升力”不够,那是什么影响了上升了不够呢,那就是飞机的翅膀不够大或者速度不够快。翅膀不够大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飞机翅膀的迎风面积不够大,导致不能够提供飞机需要的“上升力”;但是当翅膀的迎风面积太大的时候又会导致速度过慢,速度过慢的话上升力也会不足,所以这就需要翅膀有一个适当的角度。你看我在解释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运用我们物理上的“伯努利”或者“流体力学”原理,也没有写什么物理公式,就把飞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件事情解释清楚了。那相信我了解了这样其中的原理,再加以物理的定理公式,做这样的题就很轻松了,而且过很长时间都可以记得。
  
    那其实这就是学懂,懂得一件事最基本原始的过程,其实老师的作用不单单的是讲问题,而是怎样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讲明白讲懂一个问题,这大概是老师之间的区别吧,那现在很多老师推荐的"孩子给家长讲题"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证明“学懂”的方法。
最新文章
  1. 初中政治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2. 小孩子打闹家长怎么处理
  3. 设定孩子玩手机时间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建议
  4. 孩子厌学逃课问题:家长干预的重要性
  5. 如何帮助孩子开口说话:提高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6. 父母育儿:坏习惯养成的三大家庭成因
  7. 爸爸的参与在宝宝成长中的重要性
  8. 高考在即考生提高睡眠质量的技巧
  9. 高三家长要做高考的智者 有准备就有成功
  10. 高三学生如何度过学习的疲劳和困难期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