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引诱,震惊了!
家教首页>长沙家教 >艺术类资讯

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引诱,震惊了!

更新时间:2024-07-23

为什么父母所禁止的行为,孩子却偏偏喜欢做呢?

父母的禁止和不适当反应

有时候,父母会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希望避免不好的后果。但是,孩子却会刻意去做,甚至表示更加喜欢。这种情况在家庭中很常见,也很难避免。然而,如果父母和孩子执拗地对抗,进行权力的争夺,会让情况更加复杂。因为过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强化并保留这些行为。 这是我与儿子的一个互动例子。当我担心儿子在晚上踢被子而导致感冒时,我告诉他不要再踢被子了。但是,他却像按了机关一样精神振奋,表示要继续踢。我意识到自己的话起到了反作用,于是决定不再受他影响,默默地将他的腿放回被窝,祝他做个好梦。这个例子可能很多父母都经历过,但也反应了父母的禁止往往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父母禁止的内心动机

当父母发出禁止指令时,他们的内心往往会处于焦虑的状态。人们很少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情绪,而往往会通过控制外界来缓解焦虑。他们会认为禁止孩子做某些事情是对的,可以起作用的,即使一次次无效,也会质疑孩子的行为。但很少有人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作为大人,我们也会对禁止产生好奇心。比如听说一本书被禁止,就会特别想读。禁止往往传递了一个潜在信息,即这是喜欢但被禁止的。这种禁止往往会激发好奇心,给人一种超越常规的心理价值。同样地,孩子也具备天生的好奇心,禁止往往也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禁止行为的心理价值

禁止行为往往会给孩子一种心理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特别。例如,某位父亲本意是想让儿子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但每天明确禁止反而让儿子更加乐此不疲地追求这种福利。禁止行为将原本普通的活动变成了特别的福利,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感。 类似地,一些孩子会通过一些行为来追求优越感。比如,拒绝上学、说无礼的话、考试期间过于紧张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用轻松的方式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父母的焦虑和过度关注可能会强化这些行为。相反,要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勇气和信心,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让他们感到自信和被接受。 总之,父母禁止孩子的行为往往不会起到预期效果。禁止往往会激发好奇心,给孩子带来心理价值。父母需要通过更有效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自信。

最新文章
  1. 小升初家长必读:四大关键点助力孩子顺利过渡,轻松应对初中生活
  2. 如何有效应对孩子的“无赖行为“:实用策略与心理学解析
  3. 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调整指南:科学应对策略与家庭沟通技巧
  4.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180招--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5. 安培定则和右手定则有什么区别
  6. 中国近代史易混知识点综合复习指南(2100字)
  7. 校园安全与性教育:守护孩子的身体边界(预防儿童性侵的实用指南)
  8. 地理知识点之居民与聚落
  9. 动量定理:让你秒懂物理中的“力”与“动”
  10. 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八大策略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