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让孩子接受说教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1-07】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单纯说教”
很多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说”孩子、“训”孩子。在中国北方,有一个词语——“数落”,可能就是从“说”孩子产生的。
论起“数落”,有的家长可谓达到极致,能够早晨说,晚上说,见孩子面就说,孩子已经表现不错了仍然找茬儿说;做作业前说,做作业时也说,做完作业还说,发了作业更说;考试前说,考试时说,考不好大说,考好了往高标准说。
家长不厌其烦, 滔滔不绝,自然难免老调重弹, 里唆。那么孩子呢?是否洗耳恭听,认真接受,立即改进呢?当然多数不是。家长越说越起劲儿,孩子越听越厌烦,有的想躲开,有的顶上几句:“别说了,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人啊!
”“我改就是了!”效果不会好,然而家长下次照说不误。
我们是不反对说教的。教育孩子,“说”是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要想让孩子接受说教,必须做到:
1 说得有理。道理正确,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孩子实际。
2 说得有力。话语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有实际例证。
3 说得精要,不唆。重要的内容可以重复,但不能唆。
4 说得适时。不能盲目地有机会就说,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孩子最烦家长天天说,不分场合见面就说。
5 说得有新意。最忌讳车轱辘话来回说,老一套谁也不爱听。说,应该有新的内容,新的信息,让孩子有新鲜感。
这几条要做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家长经过一番努力才行。如果一时做不到,家长应该适可而止,少说些,能不说就不说。据我调查,要许多家长少说根本做不到,因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多说的力量。此外,讲一句结论性的话,天天进行说教的家长,绝不是高明的家长,也不会是高水平的家长。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是“渗透性”。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与家长接触时间最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教,二是境教。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在求知方面就应有积极的表现。如果你光要求孩子,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孩子的学习劲头儿就不会足。
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自从这位母亲参加了成人中专的学习以后,每天晚上家里的气氛就变了。妈妈的灯下苦读精神感染了孩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总得催孩子了,有时妈妈睡得晚,孩子主动陪妈妈学习,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那么,要求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按时起居,整理床铺,打扫房间,讲究卫生。如果家长自己经常睡懒觉,东西乱扔乱放,床铺不叠,缺乏卫生习惯,孩子就会照家长的样子去做。有一句俗语说得特别好:“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还有人说得更直接:“孩子是家长的‘再版’。”尽管这种话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也说对了一大半。有了身教的基础,再加上有理、有力、有节的说教,孩子就会更服从家长的教育了。
境教,就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积极的教育影响。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呢?一是家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人际关系和谐,气氛融洽。这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亲友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是主导,影响其他关系。
协调家庭关系的基本因素是家庭美德建设,一家人之间的爱心、尊重、互助、互谅、同乐、同苦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主人,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该付出的,一定要付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私欲至上。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身心舒畅,情绪稳定,易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学习也会踏实努力。
如果家庭矛盾尖锐,夫妻反目,长幼无序,孩子就处在一个恶劣环境中,很难健康成长。二是家庭的物质环境,这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平实节俭,既保证基本的或较好的生活条件,又不奢华浪费,居住、饮食、行路、穿着,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种平常心。即使家庭富裕,也不可超量消费,高档攀比,更不能走进享乐主义的误区。
最近,有一篇数家报刊转载的文章,题目就叫《再富也要苦孩子》。其实,不光是苦孩子,大人也应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境教也是身教。
家庭教育,必须走出单纯说教的误区,尤其要重视身教和境教。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教育孩子成功的基础条件。